安全生产标准化大讨论问题建议整理汇总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于2020年11月至12月连续发布“安全生产标准化大讨论”,在“大讨论”中,来自企业和技术服务机构的同仁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剖析,并且针对各项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同时都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提升行业安全生产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抱有殷切的希望。

      下面小编将连续刊登17期的“大讨论”内容,围绕如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如何完善现有文件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给企业安全管理提升带来的积极成果、社会组织如何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内容进行了粗略的整理:


一、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必要性

       近年伴随着一些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出了质疑,但更多人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当前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手段,是破解企业安全管理难题的实用方法,能够推动危化品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重点关注四方面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作用?业界人士认为,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提高认识、注重全员参与、强化执行,才能让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企业领导必须重视

      2.全员参与,从安全专业转向专业安全

      3.提升企业执行力,发挥体系应有作用

      4.与企业管理体系深度融合


三、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体系的关系?

      1.双体系建设是根本,标准化是载体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本土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借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ISO45001、GB/T28001等体系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在近年国内安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安委会在《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中,明确指出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标准化给出了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从事故致因理论角度出发,诠释了安全管理就是风险管理的内涵,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是风险管控措施的监控过程。在现阶段国家推出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对于有效防控各类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覆盖了政府、企业安全发展的方方面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契合国家企业安全发展水平的有效做法。

       2.安全标准化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联系

       安全标准化作为一个体系管理工具,覆盖要素比较多,这些要素全部都是风险管控措施,都可以认为是双重预防机制的中风险管控的具体做法和标准。

       双重预防体系中关注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辨识、分析出其中的风险,制定管控措施,进行分级管控,并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其可以作为安全标准化的要素组成部分。即通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抓重点、抓关键,通过安全标准化运行,抓全面、抓系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根本,安全标准化是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促进。

       3.双体系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

       双重预防体系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要将双重预防机制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自评和持续改进验证双重预防体系的效果。


四、多体系运行存在哪些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与HSE能否融合?

       1.多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1)从企业角度看,不同部门在不同时期建立的管理体系的标准管理范围、管理要求和管理深度各不相同。各归口部门站在自己的立场运行体系,制定不同角度的管理程序,造成同一活动多个要求、各单位管理存在扯皮、重复或缺失。

     (2)从管理体系顶层设计来看,各归口部门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设计思路,根据策划识别的要素和专业内容要求建立的管理要求多样,内容重复或矛盾,责任不清、过程不顺,尤其体现在管理流程界面上,造成企业管理文件权威性大打折扣,执行效果差强人意。

     (3)从执行层面来看,各体系分别开展审核,各单位疲于应付、疲于造多套台账,忽略了实际应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造成政令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甚至互相排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负担加重。

因此,安全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的有机整合是企业安全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需要。

      2.安全生产标准化与HSE的融合思路

      虽然安全生产标准化和HSE管理体系各有特点,在安全管理中各有侧重,但他们在原则内涵、实施模式、共同要素、运行和监控机制等方面的共同点,为两者有效整合提供了良好基础。本着“求同存异、基于风险”的思路,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HSE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以此建立一套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管控企业各个业务流程中的安全风险,可以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绩效的有效提升和改善。

       

五、 “两张皮”的问题出在哪?

      导致两张皮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负责人重视不足;2.没有实现全员参与;3.与生产运行存在两张皮;4.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5.风险管理不到位。

       

六、美国OSHA VPP计划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启示

       1.认清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安全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安全生产标准化解决的是安全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完整性问题,并不能覆盖专业性和高效率。安全生产标准化使安全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起来,但是并不能解决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某些专业风险问题。

       2.强调制度执行的审核,而非文本的审核。审核需要覆盖制度执行的三个方面:制度本身、制度的执行人员和制度执行结果,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审核中对人员面试和现场检查的比例。

       3.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积分制。国内当前所执行的隐患排查制度,是对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的全面检查,其排查结果恰好反映了这个企业安全生产制度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也反映了这个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即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的绩效。如果将隐患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初始评价结果在一定周期内进行动态积分,计算得出企业的安全信用分值,恰好可以反映这个企业在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结果上的综合成绩。

       4.奖励制度要落到实处。要让安全管得好的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可以通过园区/企业/人员评优、减少审核检查次数、减免安责险保额等奖励方式,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切实管得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肯定。

       5.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机构的信用管理。当前现状下,评价机构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结果并不承担相应后果和责任。建议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机构信用制度,对出现给予企业不恰当评级、或弄虚作假等情况的评价机构进行相应的信用记录登记。对标准化评价和辅导市场进行优胜劣汰,让真正优秀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机构与企业一起促进和实施更好的工作场所健康和安全。


七、当信息化碰上安全生产标准化

      1.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构建安全生态系统,该如何构建呢?首先需要融入过程思维,其次还需要系统思维。安全信息化系统正是建立在过程管控思维和系统体系思维基础之上的一套“安全生态系统”,过程管控思维重点体现在标准化各要素管理上,重点关注内循环;系统体系思维重点体现在标准化各要素之间联动运行上,重点关注外循环。

       2.基于标准化评审标准的信息化系统优势

      一是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高效化。二是消除信息孤岛,打通企业安全生产的“任督二脉”,着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三是构建自动量化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机制,使安全生产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真正实现全员覆盖、全员参与。


八、纸上达标现象

      《安全生产法》第四条明确提出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但“纸上达标”已经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行,甚至让很多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产生了怀疑。

       1.监管部门、评审机构切不可只看某项工作在纸面上做了还是没做,更要看是否做到位。

       2.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有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牢固树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这一点务必保持清醒。


九、如何有效提升运行质量

       1.质量滑坡原因分析

      (1)现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及其评价导则的部分条款与国家标准没有协调一致,要素繁多,对部分企业来说不接地气,适用性不强。

      (2)评审机构与评审人员鱼龙混杂,缺少企业安全管理经验,重台账轻现场,重制度记录形式轻要素责任和风险管控措施落实,让企业疲于应付台账记录。

      (3)有的企业为应对政府压力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取证后就万事大吉,依旧回到原样。企业老板并非真正重视,不愿投入人力、财力、精力,也就难以利用这一体系工具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4)政策引导激励机制不健全,运行质量未与企业切身经营管理、法律风险成本、税率等利益挂钩。

       2.改善运行质量建议

      (1)建议主管部门组织对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和评审导则进行修订完善,把握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核心要素,突出法规标准关键要素。

      (2)规范考评机构评审行为,吸引有行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参与,反对本本主义。

      (3)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认知水平。

      (4)完善政策,加大激励,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与企业诚信挂钩,触动企业利益,正确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创建,真正重视取证后的运行质量,让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切实发挥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合规经营、规范管理的作用,促进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企业内部落实难

       现阶段化工企业在各类严管严查及重罚的态势下,从主要负责人到操作人员的安全认知都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管理人员配置进一步增加。绝大多数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良好,但每年的标准化自评大都没有严格按要求执行,到期后大多数企业都是按照初次评审,不按复审,原因就是三年的“材料”没有持续下来。这是由企业日常管理以及日常监管检查等不深入造成的。

      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建议评审完成后政府部门抽查企业运行情况时,可视情况将取消标准化作为对企业惩戒的措施之一。

        4.提升门槛,增加激励,减少检查

       保证标准化有效运行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态度与参与。同时建议政府监管部门严格评审标准,提高二级、一级标准化达标门槛;对于通过一级、二级标准化的企业实行一定的激励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到达标企业检查的频率与次数,确保企业的安全自主管理能有序进行。标杆企业的作用是对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较弱的企业进行帮扶、指导,共同提升,而不是上级检查的重点关照对象。对于标杆企业,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应该通过聘请高水平专家,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完善体系运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园区或者本地企业安全管理全面提升。


十、评审标准需与时俱进

       1.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重资料、轻现场。针对这个问题,建议评审标准中减少资料内容所占分值,提高现场安全管理内容分值。引导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到现场安全管理上,而不是在资料上。

       2.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不落地,从业人员对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目标、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风险及管控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及方法等应知应会的内容一问三不知。建议评审标准中明确规定评审时现场询问人次,或规定按企业总人数百分比进行现场提问。提高现场询问环节所占分值,对从业人员掌握效果差的企业进行评审一票否决制,督促企业重视制度落地及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培养。

       3.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周期为三年,一部分企业认为评审通过就万事大吉,不再重视标准化体系的运行。针对这个现象,建议评审标准中明确规定企业在进行每年自评时须有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参加,企业自评报告须有第三方安全服务机构盖章和专家签字,自评查出的问题须有整改报告,一并上交所在地应急管理部门,以此督促企业重视标准化体系的运行。

       4.有些企业一直将双重预防体系和标准化作为两套体系分开来运行,没有做到有效融合。建议将评审标准第三要素——风险管理中的部分评审内容更换为双体系中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第十一要素——检查与自评中检查这部分内容更换为双体系中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督促企业将双重预防体系和标准化体系进行有机融合。

       5.建议针对危化品行业在评审标准第九要素——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增加危废安全管理的评审内容。


十一、增加考核机制,加强自评员培训等建议

      对于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建议:

      1.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入法。

      2.增加考核机制。督促企业将责任落实到人,要让相关责任人切实感受到每一个问题隐患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有“痛觉”才有动作,不能只对企业不对人;对优秀的企业予以奖励,并鼓励根据评优结果向员工发放奖金,让做得好的尝到甜头,提高基层主观能动性。

      3.开展企业自评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相关人员对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掌握程度,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自查质量及运行水平。

     4.营造良好的安全技术服务行业生态环境。政府监管部门是中枢大脑,评审机构这双手应在其引导下,执行好上层决策。

     5.建立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免审机制。对于一、二级标准化达标企业可以给予相应的强化激励措施,在标准化证书有效期满后,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直接换发标准化证书。


十二、开发适用软件是当务之急

       如何保证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创标质量,确保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管理水平受控,以及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如何持久保持良好安全生产绩效?只有突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日常化、显性化,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才能实现。开发设计既适用于政府监管又适于企业运行的安全标准化软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十三、从监管角度对推动安全标准化有效运行的思考

      1.修改评审规则,推动企业有意愿、有能力真正运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评审细则中加大运行能力评估的权重,对企业硬件设施基础、人员技能水平、管理模式契合程度进行评估,对明显不具备标准化运行条件的企业,不纳入评审范围。根据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不同的标准化评审标准,鼓励企业在安全标准化的统一框架下,选择契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避免千企一面,提高可操作性。

       2.鼓励标杆示范,引领企业正确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企业的提升作用。按照一级企业达到国家级标杆、二级企业达到省级标杆、三级企业达到市级标杆的标准,加大对达标企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其他企业观摩达标企业好的做法,支持达标企业帮扶带动其他企业共同提高。

       3.完善退出机制,倒逼达标企业有效运行标准化体系。将日常监管、执法、行政许可、评价等政府部门介入的业务活动与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结合起来。对发生事故的企业和在上述活动中发现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企业,及时开展标准化评审,验证其安全标准化运行有效性,不达标者吊销其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


十四、评审人员的能力改进、评审现场改进等建议

       1.评审人员能力改进建议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人员能力认定方面存在缺陷。部分评审机构忽视后期培养,仅凭一张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人员培训合格证书来判定评审能力,导致同一机构内部不同评审人员对同一问题把控尺度不同,不同机构之间的评审要求更是千差万别。

       在此方面,建议可以考虑参考ISO管理体系的审核员培养机制,在培训和考试之外,增加评审人员现场评审能力验证环节,通过能力验证的评审人员才可以独立审核。

       2.评审现场控制改进建议

       建议建立规范标准化现场评审的规定,包括评审组长能力认定要求、专业评审人员的数量要求、现场评审的时间控制要求等,确保评审组有能力、有时间进行深入充分评审,避免评审过程走马观花,挂一漏万。关于现场评审时间的控制,建议与企业的生产规模、人数、生产工艺复杂程度、安全风险水平等关联起来,保证评审时间充分。

       3.评审文件规范化改进建议

       建议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的指南性文件,对标准化评审过程及产生的文件,进行详细规定,并增加评审单位内部技术委员会对评审文件审核环节,确保评审人员能在评审报告、记录和不符合项描述等方面尽可能规范,并统一标准,避免因评审机构和评审人员能力差异,导致评审过程失控。


十五、持续改善安全标准化体系,发挥更大作用

      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和咨询管理。

      2.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要与现有体系、日常工作相融合。

      3.推动双重预防体系与安全标准化要素融合。



文章来源于:山东省安全生产管理协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济南和鉴信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鲁ICP备19022961号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217号九城尚都2号楼821 E-Mail:hejianxincheng@163.com 电话:0531-67618278